铜仁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2016年工作要点
铜仁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2016年工作要点
铜仁高新区是铜仁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黔东工业聚集区的关键节点,全市新型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大数据应用产业和电商产业发展的中心,加快高新区发展是为做大黔东工业聚集区工业经济总量,做强铜仁主城区经济发展实力,促进主城区产城融合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要以构建大平台、引进大企业、培育大产业为抓手,推动高新区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实现大突破、大提升。
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突出抓好两大战略行动、三大跨越工程,坚持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发展,紧扣“两启动三突破四提升”发展思路,以精准党建、精品党建为抓手,深入实施民心党建工程,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以招商为抓手、投资为重点、项目为载体,着力抓改革、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着力扩投资、增融资、招外资、撬民资,着力抓产业、引企业、扶创业、保就业,以更快的节奏、更实的作风、更高的效率,努力实现高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192.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亿元,同比增长180.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长218.4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同比增长66.67%;500万口径工业投资22.5亿元(不含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7%;新开工产业项目16个;完成50万口径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500万口径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49.78%;力争全年融资100亿元,同比增长1512.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亿元,同比增长14.55%;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规模总量15亿元,同比增长66.67%;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8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5.5个百分点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以上。
一、扎实推进“两个全面启动”取得新成效
(一)全面启动“一期提质二期扩园”建设。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和“七通一平”要求,加快推进一期提质二期扩园建设。一期提质重点抓好园区绿化、风格风貌建设,改造升级电网、给水、供气、网络、排水、污水管网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功能;启动规划展示馆、商业服务中心、社区医院建设,提升档次;加快电商园二三期、新医药产业园和汽摩产业园、电子产业园建设,提升承载能力;规范入驻企业布局,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二期扩园要抓好三大重点:一是高标准地抓紧修改完善18.94平方公里的“二期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科学定位,合理布局产业形态和配套设施。二是启动“三纵四横”路网及配套设施建设,拉开园区骨架,拓展园区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启动空港新城、高铁新城片区的土地收储及路网建设。
(牵头领导:寇启聪、崔德国、梁颖;牵头单位:住建局;责任单位:经发局、大兴镇、规划分局、国土分局、招商局、投资公司)
(二)全面启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围绕“一年攻坚、二年突破、三年成功创建”目标,按照国家级高新区申报标准,对照4个一级指标44个二级指标体系要求,全面启动创建工作,成立创建机构,制定创建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到人、责任到人,严格对标对表完善创建工作机制,加快创建进程,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牵头领导:王曰洪;牵头单位:科技局;责任单位:经发局、规划分局、环保局)
二、扎实推进“三个突破”取得新进展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按照“提质升级”、“大招商、招大商、建大产业”要求,在4月上旬、7月上旬和10月上旬开展三次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每次集中开工仪式项目不少于10-15个。以大健康新医药产业园为载体,以医药保健产品、医疗器械生产、康体养生为发展方向,着力培育发展现代大健康新医药器械产业集群;以独具铜仁特色、比较优势明显和市场前景好的绿色有机食品为发展方向,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营养健康产品加工企业,力争把高新区建设成为重要的绿色营养健康产品加工基地。以国家示范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为契机,大力发展以新能源电动车电池为代表的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着力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以摩托车发动机、车架、电器仪表、塑件生产等为核心,加大各种零部件、配件生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让小产品形成全产业链的大产业,着力打造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基础,着力打造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力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园年内落户高新区,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新增1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1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4%,申请专利数达到100件,培育普通商标5件,力争1件获省级著名商标称号,积极争创国家级驰名商标,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增长极、科技成果转化的主阵地。
(牵头领导:崔德国、王曰洪;牵头单位:招商局;责任单位:科技局、经发局、财政局、工商分局、规划分局)
(二)大数据应用及电子商务信息产业实现新突破。按照建成全市大数据应用产业发展中心和大数据信息产业示范基地的目标,围绕“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放在哪里、数据谁应用”三个问题,打造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云应用平台层、增值服务层、配套端产品层五个层级产业链,大力发展大数据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着力打造铜仁梵云平台、铜仁大数据(备份)中心、铜仁大数据创新应用展示中心、大数据呼叫中心、扶贫云(指数系统)、全国征信平台建设、大数据应用产业孵化工程、跨境电商、“铜货出山”及传统企业触网转型升级“十大工程”。推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在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全域旅游、医疗卫生、健康养生、智慧园区等领域的运用上率先突破,着力引进智能终端项目,推进智能资讯应用,发展智能产业;大力引进大数据人才,采取市场运作,组建运营团队;完善园区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年内实现公共免费WIFI全覆盖。力争年内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突破1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亿元,引进数据应用和增值服务企业6家,从业人员达到1000人以上。在电子商务产业方面,不断巩固提升“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品牌效应,力争将阿里巴巴集团实施的“千县万村”计划中在全市布局的100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的后台管理服务中心和展示中心建立在高新区,加快推进北京中关村e谷孵化器(铜仁)基地的运营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打造跨境电商园中园,争取省市支持设立产品检疫检验中心,扩展产品上行通道;加快电商扶贫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电商发展,重点打造“山里的味道”、“罗列商品”等土特产品牌,推动“铜货出山”、“铜货上网”工程;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信息产业园二三期项目建设,促成全市大数据应用产业发展大会和电商产业发展大会在高新区召开。力争入驻电子商务企业达到100家以上,电子商务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引进和培育3家以上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0.5亿元;培训电商人才2000人以上;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5亿元;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各1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镇、电子商务示范村(社区)各1家。
(牵头领导:饶治华;牵头单位:经发局;责任单位:电商办、科技局、投资公司)
(三)投融资工作实现新突破。加大投融资工作力度,突出以投资为重点,实现大投入促大发展、大提升。围绕“一期提质二期扩园”建设,对一期园区的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进行提质改造升级,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打造产业新城;启动二期园区的规划建设,建成“三纵四横”路网主骨架,完成20750亩的土地收储计划;启动综合保税区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航空口岸和海关的筹建步伐,打造空港新城;启动高铁枢纽的规划建设,形成集航空、高速、高铁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打造高铁新城。全年完成50万口径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其中500万口径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按照“市场化、实体化、集团化”的功能定位,着力构建“小政府大公司”和“小机构大服务”的新型管理体制,努力在融资路径、方法、模式上创新突破。在融资路径上:全面深化高新区投资开发公司改革,增加注册资本,加大土地收储,做大资产规模,将其打造成为开发建设与产业实体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力争年内认证为AA级企业,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提升融资能力。在融资模式上: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投向及金融政策、融资产品等,运用融资租赁、债券发行、股权融资、PPP项目融资等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积极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充分运用“贵园信贷通”等金融产品帮助园区企业融资,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在融资方法上:围绕一期提质二期扩园,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编制、包装等工作,确保融资项目实物化、具体化;积极争取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指标,争取国家、省市财政预算内资金的投入;围绕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争取国家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企业技改资金及贷款贴息等,力争年内融资总额达到100亿元左右,其中帮助企业融资10亿元。
(牵头领导:寇启聪;牵头单位:开发投资公司;责任单位:财政局、国土分局)。
三、扎实推进“四个提升”取得新业绩
(一)提升基础设施标准。按照“提质升级”要求,尽快完善一期供水、供电、道路、通讯、排污、垃圾中转等基础设施,加大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力度,提升路网、标准厂房改造标准,高标准实现“七通一平”;加大一期与二期及外连内通的路网衔接力度,加快科技孵化楼和汉方大健康产业园一期建设,启动汉方大健康产业园二期建设。
(牵头领导:梁颖;牵头单位:住建局;责任单位:经发局、环保局、项目规划处、城管局、规划分局、投资公司)
(二)提升生活配套服务设施标准。围绕园区内的山体森林、水资源规划建设山体公园、湿地公园,完善园区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建设,规划建设小学、幼儿园、社区医院、便利超市、健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服务载体,为园区企业职工解决吃、住、行、娱乐、购物、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建立高新区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发布机制;落实和完善数字网络电视设施设备;统筹城乡发展,按照产城一体化目标要求,以城中村改造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兴镇新型城市化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园区生活配套服务水平。
(牵头领导:梁颖;牵头单位:住建局;责任单位:经发局、大兴镇、社发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投资公司)
(三)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对园区内现有闲置厂房、闲置土地按照规定收回,重组利用,提高利用率。加快园区现有标准厂房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建设,帮助企业建立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机制,为企业提供技术引进、成果转化、专利孵化、信息咨询和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认真研究航空口岸及保税区有关政策,争取建设航空口岸、保税区,力争年内建成省农科院食品流通环节检验检测所,建成省级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园区项目承载能力。
(牵头领导:梁颖;牵头单位:投资公司;责任单位:科技局、经发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
(四)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一是根据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结构、落实产业布局、预留上下游配套产业用地,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二是加快综合物流园项目规划建设;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推进机制,陆续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围绕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招商活动,选择国内外优强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加快裂变扩张,大力提升产业配套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
(牵头领导:崔德国;牵头单位:经发局;责任单位:科技局、财政局、招商局、规划分局)
四、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跨越
(一)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一是按照“六个精准”要求,落实“五个一批”,打好“六大攻坚战”,全面完成784人的脱贫任务和245户1006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二是配合建设市级扶贫云,建好扶贫工作作战室,实行挂图指挥作战。三是开展实用技能等培训,确保有劳动力的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转移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致富一家。三是发挥好梵净山农工商扶贫开发公司的承接和融资作用,积极探索扶贫资金“配股到户、保底分红”和“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模式,推进“精扶贷”工程,争取项目不少于10个,项目资金5000万以上。
(二)大力发展高效现代农业。按照“一带二核三园五区”布局,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生态养殖、精品农耕文化三大主导产业。一是打造一条产业带。依托大峡谷旅游点,创建白岩至婆硐观光农业产业带。二是打造两个核心产业。在大兴、星光、白岩社区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产业;在河界营、岩拉、高岩、银岩等村大力发展山羊为主的养殖产业。三是创建三个农业示范园区。以星光村为核心发展精品生态野菜产业,建成全市最大的精品生态野菜示范园区;以星光村农工商分公司为主体,建成1000亩精品水果采摘体验农业产业示范园;以婆硐村农工商分公司为主体,建成年养殖山羊500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示范园。争创省级农业示范园1个。四是创建五个经济增长区。以银岩村现有茶叶种植区为核心向周边扩展,完成标准化管理1300亩,打造茶产业经济增长区;以岩拉村牡丹等中药材基地为核心向周边扩展,年内新增中药材种植500亩,打造中药材经济增长区;以高岩村百合为核心种植区,打造村企经济增长区;以中茶村林下养殖为基础,扩大规模,打造林下经济发展区;以岩拉村为试点,推行农村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建立流转服务平台,打造“三变”改革试验区。
(三)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积极争取教育项目,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二是制定出台《临时救助工作规程》,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推进慈善事业发展。三是加强公共卫生监管工作,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构筑健康安全屏障;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四是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挖掘苗族文化、发展苗族手工刺绣,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五是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积极探索林业改革,积极推进林业确权颁证;协助抓好大兴镇水利枢纽工程。
(牵头领导:游德明;牵头单位:农经局(扶贫办);责任单位:大兴镇、经发局、社发局、招商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
五、以精准党建、精品党建为抓手,深入推进民心党建工程
(一)扎实推进“精准党建”行动。精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建立学习痕迹管理记实制度,构建党员学习大数据管理平台,抓实“八个一”工作,达到“学”强思想;制定落实党员带帮机制,落实帮带责任,达到“带”帮提升;制定跟踪管理和定期报告制度,推行党员警示制,达到“管”纯队伍;完善党员评议、考核评价机制,扎实开展“两先一优”评选表彰活动,达到“评”出先进;完善党员关怀机制,建立党员党内关怀基金,推行镇级党代表常任制,引导企业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创业岗;围绕“四讲四有”要求,增强“四种意识”,达到“做”优党员;采取“自己找、党员提、群众点、组织定”方式,严找问题,切实整改,达到“改”除病灶;强化个性定制,设岗定责,认岗诺职,达到“干”出成绩。精准实施管理机制改革。实行区镇合一大部制和村(社区)工作组的运行模式,建立高效运作的管理体系。始终坚持“二十字”好干部标准,选用“四善”型干部;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办好各种知识讲座,精准育好选好用好管好干部。抓好镇村换届工作,抓好超职数配备干部等9个方面专项治理,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按照目标管理、岗位责任、正向激励机制、负向惩戒约束“四位一体”要求,从严管理干部。精准推进人才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人才管理规定政策,认真开展“百千万”、专家挂职、雁归工程、大数据、投融资、工业等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程和企业经营管理、技术技能等人才培养工程,创建人才建设示范基地、雁归人员创业示范园。精准实施企业党建联盟行动。按照企业党组织全覆盖要求,以企业党组织为会员单位成立企业党建联盟,定期开展红色沙龙、先锋承诺、模范说事、协商交流等活动,加强党组织与党组织、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企业与管委会的磋商联动,抓实“联组、联享、联动、联办、联培、联建”六大项目工作,创建企业党建和党员创业就业示范园区。精准实施农村党建“三民”服务行动。以服务民富、民生、民安为抓手,以党员干部沉到村里找路子,沉到组里谋事做,沉到农家交朋友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民情大数据、手绘民情地图,建立党建大数据中心,建设农村(社区)服务型、发展型村级组织。
(二)扎实推进机关“精品党建”行动。围绕“精品活动年”要求,制定“精品党建”行动方案;以争规范、争效率、争协作、争正气、争口碑为标准,打造一批“精品工作”、“精品项目”、“精品窗口”、“精品服务”、“精品改革”、“精品活动”等品牌。建立科学的跟踪督查、考核表彰机制,努力营造“层层创精品、人人做精品、事事成精品”的多彩精品浓厚氛围。
(三)精准抓实宣传、统战、群团工作。以建党95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企业、文明村(社区)等创建活动,适时开办“道德讲堂”,不断拓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等活动内容,抓实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区级网络宣传平台,组织策划2次以上中央、省媒体宣传推介活动。开展统战对象普查工作,建立统战对象数据库。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非公企业制度,扎实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适时召开非公人士恳谈会、点子会、智囊会。建立健全企业工会、妇女联合会、工商联组织,积极推进“团工委+电商”模式。
(牵头领导:李跃槟;牵头单位:组织人事部;责任单位:大兴镇、区直部门、驻区分局、投资公司)
六、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严明政治纪律,坚决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着力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认真开展《准则》、《条例》等党规党纪学习,认真落实党工委书记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做到班子成员带头作廉政承诺、讲廉政党课、开展廉政约谈、带队督查考核,建立和完善班子成员向党工委、部门负责人向分管负责人每月工作报告等制度。
(二)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着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按照抓常抓细抓长的要求,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十项规定,坚决查处任性用权、顶风违纪行为,坚决查处目无组织、欺骗组织、对抗组织行为,坚决查处各行其是、阳奉阴违,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相互勾连问题,坚决查处在镇村换届选举中拉票贿选、跑官要官等行为,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规打麻将,收送“红包”礼金、操办酒席、私车公养、公私不分变相公款支付私人电话费和宽带费、镇村干部非法买卖土地、抢搭抢建、违规选举、落实国家惠民政策优亲厚友等突出问题。紧盯重大民生工程和民生项目,严肃查处违反群众纪律、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和深化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坚持正确导向和严格程序,严格做到“四凡四必”,坚决防止“带病上岗”“带病提拔”。
(牵头领导:肖洪、王明亮,牵头单位:纪工委,责任单位:大兴镇、区直部门、驻区分局、投资公司)
七、扎实推进社会稳定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一)深化平安建设,构建和谐高新区。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主体责任满意度、平安建设知晓率为目标,全面推进社会稳定工作数据化精准化。一是深入推进百县千乡万村“无邪创建”示范工程。二是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政治谣言和有害信息专项行动,依法查处虚假负面信息、网上谣言,净化网络空间。三是加大对危爆物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的管理。四是启动“天网工程”延伸工程,开展零发案小区和平安企业创建工作;五是深入开展两抢一盗专项严打和社会治安秩序集中整治行动,加大对“黄、赌、毒”的打击,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二)抓好社会治理工作,确保社会安全稳定。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区、镇、村全覆盖,坚持依法治理和多元化调解有机衔接,建立重大矛盾纠纷“清单制度”和区级主管部门点对点帮扶机制,做到精准排查、精准稳控、精准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工作,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牵头领导:刘保庭、游德明,牵头单位:公安分局、安监局,责任单位:大兴镇、区直部门、驻区分局、投资公司)